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心里 ——习近平同志2003年领导浙江省抗击非典斗争纪事

作者: 时间:2020-06-15

2002年10月11日,习近平同志到浙江上任。在第二天召开的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他满怀深情地说:“我在黄土地上生根、发芽,在红土地上成长、发展,是党和人民将我培养成人,我愿意在任何地方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

当时的浙江,既处在发展机遇期,又处在矛盾凸显期。一方面,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已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好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另一方面,各种新情况新矛盾不断出现,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为酝酿推进各项改革,习近平同志夜以继日抓紧调研,在短短118天里,跑遍全省11个市,走访了25个县。

2003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仅上半年,先是史无前例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疫情暴发,后又遭遇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罕见的酷暑干旱。这对刚到浙江仅仅几个月的习近平同志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面对突如其来的复杂局面,他运筹帷幄、周密部署,带领浙江人民迎难而上,取得了抗击非典斗争重大胜利,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那时,我任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17年过去了,这段往事仍深深铭刻在我心中。

一、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打有准备之仗

非典是人类在21世纪发现的第一个烈性传染病。2002年11月,广东佛山发现国内首例非典病例,随后,疫情蔓延到中国大多数省份。2003年4月下旬,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河北等华北5省区市疫情严重,蔓延趋势不可预测。

当时,浙江虽然还未发现疫情,但作为一个经济大省、贸易大省,对外交往广泛,人口流动频繁。据不完全统计,每天进入浙江的流动人口有8万人左右,特别来自疫情较严重地区的就有近8000人,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浙江存在发生输入性疫情的极大威胁,疫情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习近平同志亲自指挥、精心部署,带领省级各套班子的同志,统筹全省疫情防控工作。他多次召集会议,听取专题汇报,对大家说:做好非典的预防、治疗和控制工作,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直接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直接关系国家利益和我国国际形象。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正确认识做好非典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动员全省人民齐心协力,坚决打好非典防治工作这场硬仗。要切实把非典防治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作用,要研究制定有效的应对预案和防治措施,加强对非典疫情的监控、检测,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单位、重点场所和重点环节的卫生检验和疫情预防工作。

根据习近平同志指示精神,省委和省政府按照严防严控的工作方针,结合浙江实际,在中央“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工作要求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标准更高、要求更严的“早预防”的要求。

在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下,全省上下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做好了“迟早要打一仗”的充分准备。

省委和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全省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从4月10日至17日短短一周内,习近平同志等召开的各种规格的专题会议或检查部署防治非典工作就不下5次。全省11个市均制定了应急预案,迅速建立起疫情监测报告网络体系和预警机制,相应成立了由多学科领域组成的防治工作专家组。

根据严防严控的工作方针,全省各地科学、规范、有序开展防治工作,制定下发《关于加强春季传染病防治维护社会稳定的通知》及一系列工作文件,举办各类业务技术培训班,开通24小时春季传染病咨询热线电话,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教育。4月7日起,全省实行每两日疫情及防治工作报告制度;4月14日开始,实行每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机场、车站、码头等设立密切接触者留验站。积极储备各类必需物资和药品、器材设备。为严防国内个别地区曾发生过的医护人员被感染的情况,省卫生医疗部门还购置了十几套高防护等级的防化服。

事实证明,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亲自部署的全面严防严控措施十分必要、非常及时。自3月份以来,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嘉兴、舟山等地先后共报告21个可疑病例,虽均被一一排除,但各地在反复演练、实战中不断堵漏洞、补缺板,得到锻炼,为及时发现疫情并有效遏制其蔓延赢得了主动权。

二、一切为了人民,坚持防治非典和促进发展“两手抓”

(一)果断处置突发疫情

进入2003年4月中旬,全国疫情达到高峰。经研判,杭州具有出现非典疫情的极高可能性。

4月19日,傍晚大雨倾盆。经杭州市专家会诊,从外地扫墓回杭的姐弟3人被初步诊断为非典疑似病例,相关信息随即上报。18时左右,省卫生厅厅长、传染病学专家、省非典防治专家组组长与多位专家紧急赶往收治病人的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支应急小分队身着防护服赶赴事发点处理疫情。经重新拍片复诊,多数专家认为这3位病人为非典病人。专家组紧急联系了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卫生局后,又掌握了与这3位病人一起扫墓后返京的大姐已被确诊为非典病人的信息。21时许,杭州非典定点收治医院——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到紧急通知,马上抽调20余名医务人员组成第一救治梯队。22时许,专家组断定:杭州出现了首例非典临床诊断病人。

22时30分许,专家们向习近平同志等汇报了会议研究情况。习近平同志认真听取专家们的建议后当机立断,作出了事关全省抗击非典战役全局的5点重要指示:抓紧确认病人病症;全力救治病人;果断采取严格的隔离、留验、消毒等措施;全面启动应急预案;疫情确认后,迅速上报并及时对外公布。根据习近平同志紧急指示,省委办公厅连夜制订第二天召开省委书记办公会议和省级领导干部专题会议的工作方案。

20日凌晨0时20分,浙江省向国家卫生部汇报了有关情况;凌晨1时许,杭州市非典防治应急预案启动;凌晨3时许,浙江省第一号《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公告》审签;一辆特殊装备的救护车载着3位非典病人转入市六医院;5时前,杭州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对确诊病人近期接触过的2个单位、5个生活小区、425个居户、1342个市民全部实施隔离;6时,杭州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播发省第一号公告;10时,杭州电视台各频道以5分钟一次的高频率紧急插播滚动字幕消息。

根据习近平同志指示精神,为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杭州市率先在全国采取了多个非常之举:如第一个对所有与非典病人有密切接触者全部实行隔离;第一个果断对320多家影剧院、歌舞厅、卡拉OK厅及人防坑道等场所实行临时停业;第一个控制全市药品经销单位销售发热、咳嗽药品,等等。

20日下午,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省委书记办公会议。随后召开省级领导干部会议,宣布省非典防治工作协调小组转为省非典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习近平同志担任组长。

4月21日,习近平同志深入杭州市防疫一线,先后来到小营街道老浙大直路隔离点、城站火车站、铁路杭州医院、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潮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武警杭州医院等处,察看疫情,检查各项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并充分肯定杭州市和省级有关部门的工作。同时,他反复强调“人民健康高于一切,领导责任重于泰山”,“要做好预防工作,不让其他人感染”,“要全力保护好医务人员”。

为全力救治病人,省、市各医院抽调了28名素质高、业务精的医务工作者,组成两个专家组;邀请广州市有关专家来杭会诊;病人的病情每隔两小时上报一次。在医院非典防治病区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下,这3位病人一次次从死亡边缘被拉了回来。“五四”前夕,由自愿报名、来自不同医院的15名共青团员组成的临时团支部给习近平同志写了一封信,汇报他们工作生活近况,并表达夺取抗击非典胜利的坚定决心。习近平同志立即复信,高度赞扬他们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临危不惧、勇挑重担,把疫情当敌情,把病房当战场,把患者当亲人,用心血和汗水谱写了抗击非典的青春之歌,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出色的青春答卷。”

在隔离点的社区工作人员、医护人员等组成了各类小分队,任劳任怨日夜工作,从而使被隔离的市民们从生活饮食到心理健康都得到了充分的关心与照顾。全市市民对政府采取的紧急措施也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积极的配合。如杭州市最大单体隔离点“在水一方”社区76家住户、202位居民还成立了楼道互助组织。正由于他们这种特殊的奉献和牺牲精神,才筑起了最大多数群众的安全防线。中央新闻媒体相继进行专题采访,浙江省的许多举措被全国不少城市所借鉴。

(二)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全省各地紧急行动,迅速打响了一场全民参与的非典阻击战。发现疫情后的一个月内,浙江省就下发了16个文件。习近平同志身先士卒,科学决策,靠前指挥。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加急电报接连不断,各市县也不分昼夜随时来电请示,省委办公厅加强24小时值班力量。

根据总体部署,省、市、县(市、区)各部门到各街道、社区及乡镇、村,各级组织层层落实责任。各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做到信息灵敏、政令畅通、措施到位。各条战线尤其是医疗卫生战线的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冲在最前面,忠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全省上下迅速构筑起“四道防线”:把好交通入口关,严防疫情输入;把好城乡监测报告关,严防疫情扩散;把好城乡社区服务关,严控疫情蔓延;把好医院诊治关,确保及早诊断和救治病人。全省共设立省际交通入口检疫检测点97个,其中公路47个、铁路29个、水路16个、机场5个。到6月中旬,累计对330万来浙人员和110万返乡人员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健康监测。温州市对全市203万来浙人员和返乡人员全部进行了检测;衢州江山市要求宾馆、饭店实行分食制,对从疫区来的返乡民工、回乡大学生等人员一律进行健康检查,检验后还要求在家隔离休息;嘉兴桐乡市层层发动,乡乡设留验点,村村签责任书等。当时,全省卫生部门参与疫点、留验点及车站、码头、机场等疫情监控的人员达到5万人次以上,累计对11万余名有接触史的人员实行了隔离观察。高峰时间,集中预防隔离和住院隔离人数达到了1万人左右,仅杭州市就设立166个非典隔离区。温州市委当机立断,将永强机场直升机库临时改为留验站;作为我省国际国内商贸经营活动最活跃的义乌市,当地火车站暂停办理始发及途经的旅客乘车业务。

省、市、县三级专家技术指导组和医疗救治小组、定点医院、呼吸道专科门诊与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等紧张工作,形成了科学完整的救治体系。省、市、县(市、区)670余个三级监测哨点、2万余个乡镇(街道)、村(社区)级疫情监测报告网络日夜运行。全省发放非典防治知识宣传资料3000余万份。省里还成立非典科技联合攻关小组,成功检测到非典病毒特异性核酸,培养、分离出非典病毒,完成了对该病毒全基因序列的测定,并于5月19日登录国际基因库(Genbank),成为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之后,中国大陆第二个为国际基因库贡献非典科研成果的团队。攻关小组还研制出非典开云(中国)室早期特异性诊断方法和特异性检测非典病毒基因的实时荧光核酸扩增诊断试剂等。

习近平同志还高度重视做好对全国其他地区的支援工作。4月27日傍晚,卫生部要求浙江抽调55名内科和ICU护士,我省连夜部署,次日下午3时就完成了组团任务。北京市急需口罩等防护用品,我省仅5月4日一天就紧急调拨4万只医用口罩,5日又紧急调拨3万只,同时还将全省生产消毒液、漂白粉等27家企业名单和产品清单电传北京市。5月10日深夜,在接到全国防治非典指挥部关于紧急派遣赴山西医疗队的任务后,我省在18小时内完成了组建任务。12日,习近平同志接见赴山西医疗队的全体成员,并为他们送行。

可以说,当时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企业,从社区到学校,从地方到部队,全省上下紧急行动,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形成了严密有序的群防群控、联防联控体系,构筑了一道牢固的“防疫大堤”。2003年上半年,国内24个省区市、266个县和市(区)先后发生非典疫情,累计报告非典病例5327例。浙江省仅有4例输入性非典临床诊断病例,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发生二代传染病例、没有一位医务人员发生交叉感染的省份。浙江防治工作多次受到来浙考察的中央领导和国务院非典防治工作督查组、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专家组等高度评价,称“浙江防治非典打了个漂亮仗”,为全国疫情防控提供了宝贵的“浙江经验”。

“七一”前夕与9月25日,省委和省政府先后举行“全省表彰防治非典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电视电话会议”及“全省抗击非典先进表彰大会暨全省卫生工作会议”。两个会上,习近平同志都作了重要讲话,对全省先进模范进行了高规格的表彰。

(三)坚持防治非典和促进发展“两手抓”

早在省内出现非典疫情之前,习近平同志就多次强调“两手抓”的重要性。4月14日,他在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指出:一方面要切实把非典防治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同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毫不放松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非典疫情发生后,习近平同志又强调:“坚持防治非典和促进发展两手抓,说到底,都是为了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进入4月中下旬,非典疫情影响日益显现。全省制造业受疫情影响,客户引不进来,企业走不出去,正在合作的项目中断。外贸和外资工作受到严重冲击。服务业更是首当其冲,民航、铁路、公路客运量不断下降,宾馆、餐饮和商场营业额明显减少,各大景区游客骤减。2003年5月中旬,习近平同志带着我们到舟山去检查,往日熙熙攘攘的普陀山,此刻除了寺庙里的僧人,全岛冷冷清清,空无杂人。

面对非典带来的不容忽视的滞后影响,省委和省政府不断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切实加强“两手抓”的工作。5月22日上午,杭州市宣布西湖区蒋村最后一处非典医学留验点住户解除隔离,标志该市抗击非典战斗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当天下午,习近平同志不失时机召开全省“抗非典、促发展”电视电话会议。会上,他指出:“非常时期促进经济发展要有非常之策,非常之策在于非常认真地抓好贯彻落实”,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加强分类指导,鼓励、引导和帮助企业积极应变。

习近平同志率先垂范,一边继续指挥、部署抗非典工作,一边马不停蹄抓经济发展。自4月下旬浙江发现非典疫情到6月下旬防治非典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的这一段日子里,在省委办公厅工作日志上密密麻麻写满了他的活动安排。

习近平同志十分关心困难企业渡过难关。省政府下发《关于防治非典期间对部分行业采取扶持政策的通知》,决定5月1日至9月30日,对全省饮食、旅店、旅游业、娱乐业、集贸市场、民航、公路客运、水路客运、出租汽车及司机等企业和个人,实行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部分税收的减收、免收或减征、免征。省里还决定对旅游、宾馆、饭店的用电、用水、用气实行与工业企业同价的政策,对旅游业实行缓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动员商业银行及时对暂时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等。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困难群众帮扶工作。他强调:“扎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积极采取多种办法,尽力解决因疫情影响而下岗失业的人员和回乡后返城的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对因防治非典导致部分企业职工和个体经营者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要及时纳入低保,切实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的参保扩面工作,完善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网络,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抓好‘助医、助老、助学’三件事,积极探索建立帮扶困难群众的长效机制。”他要求深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研究对农民的补贴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在逆境中奋起,于考验中成长。在各级各部门大力扶助、推动下,被人戏称为“每一根头发都像雷达天线一样”的浙江人,敏锐把握此消彼长的市场需求,努力发掘新商机。全省许多中小型企业顽强拼搏,经过紧急改造,转产市场紧俏的产品,如服装纺织业转产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用品;一些传统产业趁势加快转型升级;电子商务的机遇因非典而放大,一些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专业市场网上交易异常火爆,物流配送快速发展。非典还催生了专业消毒公司等一些新企业。全省上下努力克服了非典疫情带来的各种不利因素,到年底,浙江省经济社会各方面健康发展,国民经济主要增长指标继续在全国保持了领先地位。

三、言必信、行必果,坚决推进卫生强省建设

2003年这场非典疫情考验了浙江省委驾驭复杂局势、应对风险危机的能力,同时斗争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习近平同志进一步看到全省公共卫生领域以及其他非传统安全领域有很多工作要做。

7月31日,习近平同志在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指出:“我们要针对这次防治非典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切实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快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从根本上构筑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防疫大堤’。”9月25日,他又指出:“我们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还不够协调,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亟需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机制还不健全,特别是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农村卫生工作仍然比较薄弱,卫生监督执法和行风建设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使这次防治非典的斗争成为我们推动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的一个重要契机。”12月19日他再次指出:“今年上半年非典疫情灾害的发生,进一步暴露出我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表明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及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均面临着严峻挑战。非典疫情也进一步告诉我们,公共卫生建设不仅仅是一个卫生问题,而是关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大问题,关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加快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题中之义。”要“实行重心下移,进一步把疾病防控工作向下延伸,作为基层卫生工作一项重要内容”。

习近平同志这番高屋建瓴的讲话,不仅来自于他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抗击非典斗争的经历,更是来自于他长期基层工作,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早在非典疫情发生之前,他就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建设,积极推动基层卫生改革发展。2003年1月16日,他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推进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扶持中医药发展,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强对各类地方病、传染病的防治,不断提高城乡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公共卫生水平”。同年2月,他亲自审定,决定将“努力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因病致贫问题,积极推进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健全医疗救助制度”作为省委和省政府领导当年调查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并决定选择有条件的县(市)进行试点,到2004年初总结完善后逐步推广。

非典疫情发生后,习近平同志更加坚定推动全省公共卫生改革发展的决心。2003年7月7日,他在为期三天的县以上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研讨班上指出:要“深入思考如何努力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8月19日,他带领浙江省党政代表团赴新疆、青海考察。在近10天的考察行程中,他一路上与各市及厅局负责同志商议,强调一定要以农村为重点,加强基层卫生工作。他深知,农村卫生建设涉及面最广、人口最多、农民最需要、工作基础最薄弱、又最容易被忽视,因此又是难度最高的问题。他也深知,全省财政盘子有限,这项工作一旦启动,就意味着年年都要大投入,而且还不能“立竿见影”。如果没有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情怀,是决不会涉足这样的深水区。面对不少同志的畏难情绪,习近平同志反复与大家沟通交流。一次会后,省卫生厅在汇报全省公共卫生改革的有关问题时,习近平同志掷地有声地表示:“言必信、行必果”,明确地表达了他对加快推进这项工作的坚定决心。

2003年9月25日,全省抗击非典先进表彰大会暨全省卫生工作会议召开。这次会议的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在我省卫生工作历史上前所未有。习近平同志以《全面加强公共卫生建设 加快推进卫生现代化进程》为题作了重要讲话,明确指出:“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没有卫生现代化,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建设,切实加强领导,把公共卫生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公共卫生建设的良好格局。

12月19日,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和视察杭州市小营巷卫生工作46周年纪念日前夕,习近平同志听取省卫生厅汇报后,来到小营巷调研。他俯身打开当年毛主席检查有没有蚊子幼虫的水缸的盖子,感慨地对身边的同志说:毛主席当年如此重视卫生工作,我们各级党的干部更加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心里。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提出“没有人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的重要论断。他强调,要做实一件事,赢得万人心。要求大家认真总结我省卫生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深刻吸取非典疫情带来的教训,着眼于建设卫生强省的工作目标,推进公共卫生建设的各项工作,努力建设一个全覆盖、高效率、现代化的公共卫生体系,从根本上构筑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防疫大堤”。并再次强调,建设卫生强省任重道远。农村卫生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薄弱点和难点,要结合浙江实际,重点解决农村卫生工作有钱看病、有人治病、有人管事等三个问题。

在习近平同志大力推动下,各级各部门把全面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省政府相继制订出台多个政策性文件。2003年8月26日,发布《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8月29日,召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在桐庐等全省27个县(市、区)启动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覆盖农村人口约1000万人;9月18日,印发《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方案(2003—2004年)》;11月24日,省委和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

2004年7月9日,习近平同志再次来到省卫生厅考察调研,听取了关于推进卫生强省建设的工作汇报;10月27日,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上,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卫生强省”战略目标,决定要抓紧制定卫生强省建设规划,加大政府卫生投入,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深化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卫生行政管理体制和医院管理体制;强化公众卫生健康教育和卫生法制教育,认真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等工作。

2005年5月30日,习近平同志在科教卫体系统调研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大建设“卫生强省”等工作力度。他提醒大家: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不是做华而不实的“表面文章”和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也不是单纯以新上多少个项目、新建多少所医院学校、获得多少块奖牌就能做到的,而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既有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又有高度负责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干出来。7月28日,习近平同志在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再次明确提出: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没有卫生现代化,就没有全社会的现代化。全会明确了建设“卫生强省”的六项重要任务: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公共卫生建设工程、社区健康促进工程、科教兴卫工程、“强院”工程和中医药攀登工程等“六大工程”。8月30日,全省农村卫生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同志作出长篇批示,指出:农村卫生工作是党的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农村的发展、农业的繁荣和农民的健康。加快构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部署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是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重大举措和有力抓手,是一件顺民意、得民心、谋民利,造福于广大农民群众的大事、好事、实事。他要求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把这件大事做大,一定要把这件好事办好,一定要把这件实事抓实。要加强领导,加大投入,通过上下共同努力,扎实推进“卫生强省”建设。9月2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发布。11月21日到24日,中央领导到浙江指导卫生工作,对嘉兴市等统筹城乡卫生事业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赞誉,指出:浙江卫生工作成绩十分突出,走在全国前列。2006年8月,全省发布《浙江省卫生强省建设与“十一五”卫生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了“六大工程”实施方案及一系列配套文件。全省各地也相继出台了“卫生强市”“卫生强县”等举措。为浙江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扎实基础。

习近平同志直接关心、推动浙江省疾控中心迁建工程,是他力推“卫生强省”建设的一个缩影。2003年4月21日,习近平同志到省疾控中心考察。5月19日,时隔不到一个月,他再次前往调研。当时,省疾控中心的办公地点在杭州市老浙大直路的居民小区旁边,环境局促、开云(中国)条件简陋,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6月,在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下,省疾控中心迁建工程被列入省政府“五大百亿”重点工程。2004年12月29日,迁建工程奠基动工。2005年4月8日,习近平同志带领省市负责同志深入建设工地现场考察。2007年12月,省疾控中心新大楼投入使用,其工作、开云(中国)、研究的智能化水平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省疾控中心新大楼的完工、启用,是我省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在全国卫生改革的关键时期,习近平同志领导的“卫生强省”建设又为全国提供了“浙江经验”。浙江省许多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概括地说为“六个率先、一个领先”:率先出台全省卫生现代化建设纲要;率先完成乡镇卫生院的危房改造;率先完成全省卫生监督执法和疾病预防控制体制的改革,构建和完善了卫生监督执法和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体系;率先提出在城市和农村同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初步建立了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率先在全省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率先在全省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全面推开了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从而使浙江人群主要健康指标和农村卫生指标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这些关键举措使全省卫生事业发生巨大变化,广大农民得到了很大的实惠。有的农民像过年一样穿着新衣服去体检,他们由衷地说:活了这么多年,第一次听说政府掏钱给农民做体检,我们赶上好时候啦!

这场抗击非典斗争和推进“卫生强省”建设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不断引起习近平同志在非传统安全方面更深入的思考。2004年1月29日,在省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上,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建设“平安浙江”的构想。4月22日,他在建设“平安浙江”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平安”,不是仅指社会治安或安全生产的狭义“平安”,而是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宽领域、大范围、多层面的广义“平安”。5月10日至11日,省委召开十一届六次全会,做出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决定,浙江成为全国最早提出并全面部署“大平安”建设战略的省份。通过“平安浙江”建设,社会公共安全水平显著提升。在公共卫生方面,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也随之明显提高,浙江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2020年6月15日01版)

Copyright© 2018  开云在线登录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6005600号

地址:山西省高校园区大学街63号  邮编:03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