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保证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新学期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高三年级、高校毕业班师生陆续返校复课。由于疫情,久居家中,学生外出活动减少,许多学生假期生活作息不规律,会出现头晕、疲乏、精神倦怠的现象。
国内疫情虽得以较好控制,但随着输入性新冠肺炎患者的不断增加,很多返校的同学会出现担心害怕的情绪。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可能由于假期接受到过多的负性信息带来的负性情绪,从而产生心理压抑、生活悲观、无意义感。同时,学校延迟开学,虽对疫情预防有良好作用,但打乱了教师的教学计划,会让教师们感到着急、焦虑;延迟开学,会加剧学生的高考及毕业压力,从而也出现心理过度焦虑。
面对上述情况,建议:首先认清现状,保持积极心态。我国在疫情防控方面已经卓有成效,虽然有境外人员输入,但在可控制范围内。学校为开学安全做了大量的准备,是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开学的。所以,同学们应消除恐惧心理和不确定感。其次,同学们应建立一种正确疫情影响观。疫情对大家的学业是有影响的,接下来更努力的学习才是取胜的关键。因此,同学们不必过度担心。
注意劳逸结合,规律安排作息。由于长期居家,导致生活作息都不规律,长此以往容易导致生物钟紊乱、胃口不佳、免疫力下降等身心不良的情况。老师们居家久坐办公,也容易腰酸背痛、眼睛疲劳。复课后,除了规律作息工作外,可适当安排一些较轻松的活动,拓展兴趣爱好、进行室内运动。研究证明,通过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可以使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恢复平静。经常练习,会促使大脑创伤碎片修复,达到改善不佳心情的目的。
尽快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部分学生因假期延长、计划打乱,无法高效学习而产生了焦虑与无助感,从而感觉自己“失去学习动力”。这里学生所认为的“失去学习动力”,有可能是动机过强、过度焦虑所导致的。老师可以引导同学们调整学习计划、设定合理的升学目标并进行细化。另外,优化时间管理、提升复习效率是较为现实的方法。部分学生感觉原定的升学目标无法达成,想把升学目标调低一些。其实,学生对自己学习的不确定感对其来说是一种困难,面对困难,常见应对方式是“战斗”或“逃避”,此类学生很可能是选择了“逃避”的心理防御机制。老师可以将以上的解读告诉学生,让他知道这是一种逃避,结果可能是再次“逃避”,从而使结果更加糟糕。应该做的便是建立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做出相应的计划和积极行动。
同时,老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做计划、如何补学习的短板等实际的应对方法。
文章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