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0/03/22 22:40:19 来源:党委宣传统战部 浏览次数:
疫情来势凶猛,会不会改变中国经济的长期走势?
发展基础稳固,经济基本面良好。实现经济长期向好,我们有实力
短期内,疫情可能会抑制社会总需求,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交通运输、旅游等行业企业和居民消费影响较大;由于劳动力、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流通有所受阻,一些企业复工复产效率降低,经营困难增多。但放眼长远,我国发展基础稳固,经济基本面良好。实现经济长期向好,我们有实力。
夜以继日,7000多名建设者、近千台大型机械设备及运输车,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仅用10天左右就奇迹般建成;加班加点,上亿只口罩、成千上万套防护服紧急生产,目前全国日产口罩超1亿只,医用防护服84.2万余套;截至3月13日,全国各级财政安排的疫情防控投入达1169亿元……疫情防控中展现出的“中国实力”引人瞩目。
中国经济,有超大规模的市场空间和内需来支撑。
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41.2万亿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强大的国内市场让我们攻坚克难谋发展更加从容。
2月10日,广东顺德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复工。“格兰仕的发展没有受到疫情干扰。”格兰仕集团董事长梁昭贤说,顺德拥有全球最大的家电产业集群,家电生产及配套企业达3000多家,大部分配件的采购半径都在50公里范围内。“顺德的机器一响,包括我们在内的全世界产业链都稳定了!”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虽然疫情冲击比较严重,但主要生产指标规模和体量还是非常可观。一些行业还保持着比较好的增长,其中,乙烯产量增长5.6%,粗钢和生铁产量均增长3.1%。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3D打印设备、智能手表等电子产品产量增长逾100%。
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发展的两个轮子。在与疫情较量的过程中,二者不仅受影响有限,而且还可能迎来被进一步激发的契机。实现经济长期向好,我们有动力。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排名连续4年上升;国内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3.3件;新增劳动力中有48.2%的人接受过高等教育……今日中国,创新正在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疫情冲击,中国企业更是加大创新力度,全力投入战“疫”。“抗击疫情中加快释放的旺盛创新力,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平说。
“‘网上申请、快递送达’,几十分钟后就获得了开办许可。”2月6日,河北邢台力仁轴承公司通过内丘县行政审批局“一窗通”网上平台获得新企业开办许可,这是该县首笔线上平台审批业务。“由于忙中出错,公司法人信息填写有误,局里主动通过‘一对一’线上服务帮我们改材料。如果不填错信息,审批会更快,几分钟就够了!” 力仁公司相关负责人王润泽感慨地说。
2月17日上午10时,太阳高照,积雪渐融,位于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的SMC(中国)有限公司第一工厂马力全开,一件件气动元件接连下线,打包装车。“目前SMC中国公司年工业总产值达90亿元,年增长率超过10%,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气动元件生产基地。”公司总经理马清海说,“今年,公司投资20亿元在天津建的工厂将按计划投产运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怎能错过!”
我国的制度优势明显、宏观调控给力,有利于熨平疫情带来的经济运行波动,保持稳健前行的态势。实现经济长期向好,我们有调节能力。
积极帮助企业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加强项目服务保障;进一步便利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申领进出口许可证件;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就业,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连日来,各地区各部门纷纷伸出援手,给企业送上“及时雨”。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熠熠发光。
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灵活适度,加码逆周期调节力度。中国人民银行设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继续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和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对受疫情影响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金融支持疫情防控的30条政策措施,为企业雪中送炭。
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对纳税人运输疫情防控重点物资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对与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防控产品免收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费,免征民航企业缴纳的民航发展基金,对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全额退还2020年1月1日后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财税部门连出重招、实招、妙招。
“从2月中下旬以来,企业复工复产进度在加快,3月经济指标会明显比1—2月要好。二季度会比一季度有明显回升。”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分析,从下半年来看,特别是在政策的作用下,以及一系列更大力度的对冲政策出台以后,政策效果会不断显现。下半年经济会走得更加稳健。
中国经济实力厚、动力足、调节力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只要我们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强化“六稳”举措,加大政策调节力度,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就能够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继续朝我们的长远目标坚定迈进。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2020年3月22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