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电话:0351-2167633
开云在线登录 > 要闻快读 > 正文 要闻快读

5月9日,《经济日报》刊发山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楼阳生的文章——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发布日期:2021/05/11 10:25:46来源: 浏览次数: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党领导山西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三晋大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展望“十四五”,山西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党建“第一责任”领导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奋力夺取“十四五”转型出雏型开局新胜利,乘势而上书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100年来,党领导山西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三晋大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山西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砥砺前行、开创新局,走过了极不平凡的路程,在新征程上取得了新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7年、2020年两次视察山西并作重要指示,为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全省上下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把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作为工作指南、逻辑起点,坚持“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全面深化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推动转型步入轨道并呈现强劲态势。当前,山西正乘势而上,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机遇,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转型发展金光大道奋勇前进。

构建创新高地 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把创新摆在转型发展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重塑性改革,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加速突破,努力实现直道冲刺、弯道超车、换道领跑。自立自强攀高峰。树立“从0到1”的雄心壮志,紧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山西转型发展需要,以工业、教育、医疗等创新密集领域为重点实施“111”“1331”“136”工程,推进高校布局、学科学院、专业设置“三个优化调整”,启动建设山西首个大科学装置——引力波探测装置项目,布局建设重点开云(中国)室体系和E级超算中心,力争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中作出山西贡献。招才引智筑高地。创新机制筑巢引凤,推出建设人才强省优化创新生态12条新政,引育并举、以用为本,以一流课题、一流平台吸引一流团队、一流人才,全省院士工作站达到114个,博士毕业生年度引进首次“破千”。科技创新攻高端。实行科技项目攻关“揭榜挂帅”,健全常态化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激励机制,攻克了新一代半导体、手撕钢、高端碳纤维、高铁轮轴等领域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全省高新技术领域成果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达70个、国内领先水平产品上百个,越来越多的产业产品、技术装备、材料器件正在国内大循环中加速进入中高端、成为关键环。

培育产业生态 夯实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内需有机结合,聚焦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五链”耦合,锻长板、补短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横下一条心培育壮大现代产业集群,奋力在基础产业上转型升级、新兴产业上积厚成势、未来产业上把握先机。三产齐抓优结构。发挥比较优势,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电价“洼地”,支持信创、半导体、生物基新材料、通用航空等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发展;做好“特”“优”文章,聚力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山西药茶成为新名片;深化文旅融合,“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加速发展,“游山西读历史”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十三五”期间,非煤工业年均增速6.3%,高于煤炭工业3.7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速7.8%,高于规上工业3.2个百分点。全省产业结构加速从“一煤独大”向“八柱擎天”转变。多措并举育主体。推动国资国企改革“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对国资监管体制进行深度改革,完成新一轮省属国资国企优化布局战略重组,形成了能源产业“双航母”和一批承载转型使命的新兴产业旗舰。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引育“专精特新”“单打冠军”“头部企业”。全省市场主体数量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712家,增幅达到48%。扩大开放提能级。实施东进东融战略,主动对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力构建“一主三副六市域中心”新型城镇化格局,加快打造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积极推进口岸、陆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互联网骨干直连点等建设,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迈出坚实步伐。“六最”引领创环境。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战略性基础工程,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全力打造转型综改示范区,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全面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和“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多项营商环境指标在全国位次大幅前移,开发区数量由26个增至88个,唱响“人说山西好环境”。

建设美丽山西 打牢高质量发展绿底色

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大力弘扬“右玉精神”,牢牢扛起建设山西美丽家园、保护黄河千秋大计、筑牢京津冀生态屏障的重大责任。保护优先、系统修复。统筹抓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开展国土绿化彩化财化行动,加快推进水源、水权、水利、水工、水务“五水”综改,全面加强大泉、湿地、湖泊保护治理,生态保护区矿业权全部退出,大水网工程基本收官,森林覆盖率达到23.18%,历史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铁腕治污、源头减污。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四铁”要求,治理结构污染,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省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1.9%,设区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58个地表水国考断面全部退出劣V类,汾河母亲河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绿色场景、提亮成色。协调推进绿色生产、绿色发展、绿色生活,大力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经济体系,全面禁止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加快绿色生产生活地方立法和制度建设,让绿色发展广泛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当前,山西正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谋划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以此为牵引全面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全力打好这场硬仗。

强化民生保障 共享高质量发展新成果

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推进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一老一小一青壮”为重点,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技能富民促增收。大力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以考证持证为牵引,加大加强培训工作力度,优先促进建档立卡贫困户等重点群体就业,有力支撑了富民增收、脱贫攻坚、全面小康。这项惠民工程实施三年来,全省累计培训350万人次,106万人取得各类技能证书,培训人员就业率、增收率分别达到26%、30%以上,实现了一技在身、一证在手,一条致富路在脚下铺就。公共服务增福祉。坚持就近就便服从就优,调整基础教育县域布局,推动中学向县城集聚、小学向乡镇集中。实施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体育山西、健康山西、幸福山西”建设,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加快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和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让群众享有更多优质公共资源。社会治理保平安。坚持控新治旧、标本兼治,开展“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单位创建工作,狠抓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常态化长效化抓好疫情防控,当好首都“护城河”,以一域之稳定维护大局之稳定,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山西,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展望“十四五”,面向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山西正朝着2025年转型出雏型、2030年基本实现转型、2035年全面实现转型的宏伟目标昂扬奋进。山西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党建“第一责任”领导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咬定目标毫不松劲,义无反顾笃定前行,奋力夺取“十四五”转型出雏型开局新胜利,乘势而上书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